耽误。”
顾正臣安排道。
卫所军士的口粮,在明代前期并不过多依赖朝廷运输补给,除边关防务重镇、不适耕作之地等。大部分卫所都是军屯。
大明的卫所制和大唐时期的府兵制有所异同。
相同的地方是,无论是卫所制还是府兵制,没战事的时候军士就是农夫,种田是主业,有战事的时候,军士穿上铠甲拿出长枪就是兵。
不同的地方是,府兵制允许军士“解甲归故里”,回老家种地去。可大明的卫所制,军士只能“解甲归卫所”,卫所就是家,不管你籍贯何处。
军屯的关键是种地,标准是一名军士一分地。别误会,这里的一分地指的是五十亩……
朝廷会按这五十亩地抽税,剩下的才是军士的口粮。
这种理想状态让老朱高兴地喊了一句:老子一粒米没出,养活百万兵。
只不过卫所屯田和民田不一样,民田歉收、绝收,朝廷还可以给蠲免个一年两年,不用交税了,但军屯,没人给免啊,将官照样收,朝廷照样按亩要,不给不行,这是朝廷规定好了的……
盘削哪里都存在,只不过卫所问题被掩盖了,后期卫所名存实亡,逐渐瓦解也不是没道理。
为了口粮,为了肚子,军屯这玩意必须优先。
“顾镇抚,垦荒需要牛,可咱们这些军士都是出自金陵,没牛啊……”
赵海楼有些为难。
大明唯一不需要军屯的,只有在京卫所。
不巧,这群人正是。
不像地方卫所,人家本身是有牛的。
顾正臣了然,答应下来:“没牛,我去讨要,不过这需要一段时日。优先开凿山洞,营造火药材料仓库,家眷居所。匠作大院会打造一批双层床送来,无论军营还是居所,都用得上。居所营造好之后,优先安排匠人家眷……”
营造对于军士来说是简单的事,不需要顾正臣太过干涉,安营扎寨是他们的必备本领。
在处理好卫所与远火局事宜之后,顾正臣返回县衙。
天色渐晚。
杨亮连忙找到顾正臣,低声禀告:“县尊,春娘又去了吴家,到现在还没有出门,想来今晚会留宿在吴家翠娘闺房中。只是,这段时日衙役一直在暗中观察,并没有发现春娘与什么人勾结。”
“没有与人勾结?”
顾正臣眯着眼问。
“没有。”
杨亮肯定。
顾正臣坐了下来,手中把玩着铜钱:“你说起过,春娘想要加入织造大院,是吧?”
杨亮微微点头:“没错,此女针绣确实过人,织造速度也快。夫人给过她机会,确实是一个不错人选。”
“为何她没住进织造大院,反而去了吴家?”
顾正臣不解地问。
杨亮想了想,有些拿不准:“此女好像给夫人说,要过了二十六日再来织造大院。”
顾正臣凝眸:“二十六日,岂不是明日?如此说来,今晚是我们的机会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