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十八章 谏臣之死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一万隋军兵不血刃占领了南阳郡和淅阳郡,这两个郡是联系长安和荆襄地区的走廊,对唐朝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。

    由于李孝恭兵败颍川,已无力防护这两个郡,万般无奈之下,只得答应了杨元庆的要求,将这两个郡设为缓冲地带,双方皆不驻兵。

    尽管此时又有五万蜀兵增援荆襄,但这些兵力还是显得捉肘见襟,东面要防御萧铣军队,北面要防御隋军南下,根本无力承受两线防御压力。

    李孝恭只能寄希望于隋军守信,但隋军却让他失望了,在中原战役结束不到半个月,一万隋军便开进了南阳郡和淅阳郡,截断了上洛郡和襄阳郡的通道。

    这个消息令李孝恭暴跳如雷,但同时他又焦虑万分,他担心隋军即将发动荆襄攻势,外患严峻之下,李孝恭立刻送鹰信前往长安。

    长安城,李渊曾经信誓旦旦要严厉处罚中原之战中的乱象,也就是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权力斗争,但到最后,他却无法处置下去。

    ``    一方面固然是家丑不可外扬,另一方面是双方势力已深,处罚非但不会减缓矛盾,反而会加深矛盾,导致内部矛盾激化。

    李渊投鼠忌器,一场中原之战的反思大会,变成了走形式,有人说是武器不精,有人说训练不足,有人说兵力不够,有人说后勤不力,但就没人敢说是战略布局有误,说战略布局有问题那就是李渊的责任。

    更没有人敢说这是因为太齤子和秦王的内讧导致,尽管很多人心里都明白一二,但拿不出证据,随口妄言,那便会引来杀身之祸。

    但还是有骨气的人,武德殿前的台阶上,谏臣赵黎明已经跪了一个上午,他声音已经嘶哑,但依然倔强地大喊:“陛下。中原兵败祸起天策上将之府,秦王可领兵但不可掌权,兵乃国之重器,非个人权柄,陛下,东宫天策两权并立之势一日不除,必将酿成大祸,危及涉及社稷。陛下。臣忠言逆耳,愿一死谏陛下醒悟。”

    没有人管他,他就孤零零一人跪在台阶上。这时,当值撰旨的内史侍郎封德彝走出来,劝他道:“赵使君何必这样犟直。让陛下为难,陛下不忍责你,你就给陛下一个面子不行吗?”

    赵黎明大怒,指着封德彝大骂:“你这个佞臣,只知道讨好圣上,全然不管国之将亡,圣上有过失,大臣将谏之,你却一味媚上。将来大唐必毁在你这等阿谀小人之手。”

    封德彝脸色铁青,恨恨道:“我好意劝你,你却辱我,好!你就跪下去,看是谁不得好死。”

    封德彝转身怒气冲冲回宫去了,他是奉李渊之命来劝赵黎明离去,但赵黎明的一番羞辱令他怒发冲冠。若不报复此人,他誓不姓封。

    御书房内,李渊眉头皱成一团,这个赵黎明居然还在外面,他心中也极为厌烦这个赵黎明。只是碍于名声,他不得不摆出一个谦虚受谏的姿态。

    封德彝心中怀恨赵黎明的羞辱。对李渊道:“陛下,这个赵黎明明显有私心,他知道陛下不会杀他,所以故作姿态拼死劝谏,劝谏成功是他的功劳,博得忠臣之名,劝谏不成他能谋取清誉,不畏圣怒,甚至他被杀了也能名垂青史,而把恶名留给陛下,这种沽名钓誉之辈最为可恨!”

    李渊虽然不喜欢听谏,但他并不糊涂,这个赵黎明为人刚正不阿,口碑极好,虽然得罪了很多人,但说他有私心,这就有点不靠谱。

    “封爱卿,这个赵黎明不懂人情世故,不过还不错,不至于有私心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,知人知面就怕不知心,臣就不相信,难道大唐上下都是奸臣,都不来劝陛下,惟独他赵黎明一个人是忠臣,只有他一个人清醒吗?陛下,他口口声声说天策府是万恶之源,说什么兵权在秦王之手,简直就是混淆是非,一派胡言,天下之兵都在陛下手中,秦王之兵不过是替陛下代管,若陛下不给秦王领兵,秦王还敢抗旨不遵?其实满朝文武人人皆知,都不认为秦王掌兵和天策府有什么问题,惟独他赵黎明拿来说事,还说危及社稷,陛下,此人居心叵测啊!”

    李渊心里也明白,赵黎明所言其实也并不差,秦王权力确实过大,但秦王是他用来平衡太齤子的手段,和危及社稷没有关系。

    更重要是,这次中原之败,是战略决策失误,并非秦王权力过大,恰恰相反,就是因为秦王没有战略决策权,才导致最后失败,所以赵黎明的劝谏确实有点危言耸听。

    李渊已隐隐猜到赵黎明此人是受太齤子的指派,是太齤子在幕后暗中操纵,所有的劝谏都是为了太齤子的利益.

    李渊着实有些不满,虽然不至于杀他,但他也不能容忍赵黎明这样无休无止地闹下去。

    李渊随即令道:“把赵黎明赶出宫去,不准他再进宫胡闹!”

    侍卫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