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明显,但确实存在。
毕竟这部戏是林子轩投资的,没人会为难林晓玲,就是会让人觉得你不属于这个团体。
比如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的,你一过来,大家就不笑了。
好在林晓玲和徐晶蕾都是京城电影学院的学生,京影厂里不少人也是电影学院毕业的,总体来说,她在《小城之春》的剧组里过得还算愉快。
这种经历让晓玲同学沉稳起来,到了社会上不是在家里,没有人会惯着你。
这就是成长的过程。
除了为人处世,她还学到了不少导演技巧,如何处理导演、演员和机器之间的关系。
她的毕业论文就是这个题目,她当初想当导演,是因为导演能够指挥演员,现在她明白了导演不仅是指挥演员,还要学会依赖演员。
导演不是一个指挥家,拿着木棒在舞台上指指点点,下面的乐手就开始演奏。
他要给演员一定的发挥空间,演员信任导演,导演依赖演员,这样才是好的配合。
比如在《小城之春》里,俞菲鸿的一个回眸,就是转脸儿,她想把心里那种难分难舍的情绪表达出来,这个动作非常重要。
她不能先转脑袋再转眼睛,也不能先转眼睛再转脑袋,那样眼神就会飘,显得风尘和心机太重,不够真诚。
必须是脑袋和眼睛一起转过来,这才是那个年代传统女性的做派。
在拍戏的时候,田状状提出了这个细节,让俞菲鸿练习怎么转脸儿。
不过大部分时间,田状状就是让演员发挥,你们觉得怎么演合适,他在一边看着,只有他觉得不合适的时候才会提出来。
这些东西是在拍《我们俩》的时候感觉不到的。
《我们俩》更多的是剧本扎实,感情真挚,老演员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,导演只要按部就班的拍完就完成任务了。
“晓玲就好了,毕业了肯定有戏拍,我这儿还没着落呢。”有同学郁闷道。
“拍不了电影还可以拍电视剧嘛,说起来还是拍广告最赚钱,时间短见效快,两三年就能买套房子了。”有人无所谓的说道。
作为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学生,他们在上学期间就能赚外快,帮着广告公司拍广告和歌曲的录影带,收入不菲,都算是有钱人。
眼下影视行业的市场行情不错,不愁找不到工作,但他们还是想正儿八经的拍部电影。
到了快毕业的时候,在圈子里有背景的都找到了门路,有接收单位,没有背景的也有了出路,大家对未来的前途并不担心。
“晓玲,以后有机会可要想着我们,我给你当副手。”有人自荐道。
“得了吧,你拍的片子能看么?我觉得我还不错。”有人挖苦道。
“你们争什么,想表白就直说,别扭扭捏捏的,不过咱们晓玲的眼光高,你们要做好被拒绝的准备。”其他的人起哄道。
导演系的女生少,林晓玲是当之无愧的风云人物,被人倾慕极为正常。
大家说说笑笑,举杯共饮,怀念着过去四年的青春时光。(未完待续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