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晓玲,研讨会怎么样?”慕姗姗询问道。
“嫂子,别提了,我本来还挺兴奋的,以为可以和圈子里的前辈们交流拍片的心得体会,没想到受打击了,女导演这行不好混啊。”林晓玲抱怨道。
“你有什么好担心的?咱们有自己的电影公司,你想拍什么题材和你哥说,让他给你投资就行了。”慕姗姗说笑道。
“不光是资金,还有好多麻烦,以前不觉得,今儿一听挺有道理的。”林晓玲郁闷道。
在社会上,性别歧视始终存在,女导演掌管一个剧组,遇到的麻烦比男导演要多,想拍好片子,就要有一股气势,不能被人小看了。
林晓玲没有管理一个庞大剧组的经验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“别想那些了,你的剧本准备的怎么样了?我和你哥琢磨了一下,准备先用这个题材拍一支公益广告,由你来制作。”慕姗姗提议道。
“公益广告?”林晓玲疑惑道。
“嗯,就是犯人出狱后遇到的生活困难,和家人相处的情景,三分钟到五分钟的长度。”慕姗姗说明道,“这个广告拍出来对你的影片也有帮助,上面可能就准许你到监狱里拍戏了。”
林子轩打算用几万块拍一支公益广告试试水,呼吁社会对出狱的犯人给予理解和包容。
这么做让上面的人看看效果,对《回家》这个本子获得审批会有好处。
这属于电影前期的准备工作,拍广告的时候顺便也选了演员,如果这支广告能在华国电视台播出,那宣传的作用就大了。
“这个主意好,我先练练手,找找感觉。”林晓玲赞成道。
她这些天一直在搜集素材,甚至到小红的家里进行了走访,了解小红父母对小红的态度,有没有原谅小红,这会成为电影的原始材料。
当然,电影不会按照真实的情况来,最终还是会以家庭和解收尾。
不过其中的矛盾冲突,父母的态度有值得借鉴的地方,电影就是这样,给观众留有希望。
公益广告虽然时间短,却相当于微电影,对林晓玲以后拍片有不小的作用。
“那就行了,具体的事情你来弄,拍完后来我的节目,我帮你做宣传。”慕姗姗安排道。
“谢谢嫂子。”林晓玲高兴道,“对了,老哥呢?”
“他和电影节的组委会说事去了,中午不回来,咱们自己吃饭去。”慕姗姗回应道。
林子轩和沪城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的人员见面,讨论《小城之春》的事情。
《小城之春》在沪城上映后,口碑呈现两极分化,一方面专家大力赞赏,认为这部影片在艺术性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。
另一方面观众普遍反映影片沉闷,看不懂,不好看。
虽然顶着威尼斯金狮奖的光环,但国内的观众买账的不多,媒体报道,《小城之春》在沪城遇冷,观众反响平淡。
这其实正是文艺片面临的困境,圈内人一片好评,圈外人漠不关心。
电影始终是要面向观众的,《小城之春》的遇冷预示着文艺片的冬天已经来临。(未完待续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