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子轩翻看了黄勃的简历,内容颇为丰富。
他想了想,没有前去培训班,打算等等再说,看看黄勃参加节目的结果如何。
九月初,《华国之声》进入正式录制的阶段。
与其同时,林子轩收到了韩含寄过来的手稿,这是韩含写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。
随着手稿而来的还有一封信,解释了他写作的初衷。
这部小说叫做《三重门》,据韩含所说,他是从今年三月份开始写,利用暑假期间写完,主要讲的是发生在一座中学里的故事。
三重门在古代是指礼仪、制度和考文。
韩含想通过这个故事展现当下中学生的日常生活,包括和家长的关系,师生关系,以及同学之间的种种矛盾。
整篇小说围绕着学习、补习、补课、考试等一系列环节展开,情节较为平淡。
其中不乏讽刺国内教育制度的段落,整体的色调略显灰暗。
林子轩觉得这篇小说或许还显得青涩,不过却契合了中学生的心理,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,这就是潜在的读者群体。
中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不堪重负,这部小说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。
对考试的厌倦,对分数的厌恶,对学校的不满,他们平时不敢说出口,现在有人替他们说出来,他们就可能把韩含当成一个代言人。
偶像就是这么产生的。
作家一直以来是通过作品和读者交流,读者看的是作品,而不是作家本人。
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,娱乐精神同样渗透到作家这个群体,读者不再满足于只是看作品,更想要和作家进行交流和互动。
有了这种需求,作家们开始抛头露面,举办各种签售会。
这么发展下去,在作家中出现偶像也没什么稀奇,韩含就有这种潜质。
林子轩把这部手稿推荐给了出版社,韩含本身就具有争议性,这部小说的出版一定会掀起新一轮的话题,销量不成问题。
一个高中生能不能写长篇小说,写出来的小说有没有出版的价值,这都会是争议的焦点。
出版社看了书稿,觉得有很大的操作空间,会带来不小的利润。
他们邀请林子轩写一篇序,名人写序是一种提升销量的手段。
林子轩考虑了一下,决定借题发挥,谈谈文学和作家的话题。
写作以往被认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,作家是一种高雅的职业,一定要具有一定的学识和生活阅历才能够写作。
其实不然,作家也分为不同的类型。
有传统文学作家,也有通俗文学作家,对于通俗文学作家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,只要语句通顺,情节吸引人即可,不需要精雕细琢。
比如《故事会》和《知音》等消遣类文学杂志就以刊登通俗文学为主。
这类文学作品能够给大众带来欢乐或者感动,就有存在的意义。
韩含写的这部小说同样如此,在成年人看来或许是无病呻吟,却真实的反映了校园生活。
从这个角度讲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