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华国之声》一周录制一期,九月份会录制四期,通过总局的审查后将在地方卫视播出。
目前有意向的电视台包括沪城卫视和浙省卫视,沿海的花城卫视询问过价格,兴趣不大。
花城是国内流行音乐早期的发源地,如今京城的流行音乐兴起,大批歌手回到京城发展,让花城的风光不再。
而且,花城更为流行粤语歌曲。
沪城卫视想把《华国之声》这档节目放在沪城举办,以此促进沪城本地流行音乐的发展。
浙省卫视没有过多的要求,他们更看重价格和质量,要看过节目内容才能确定是否购买。
还有些电视台处在观望的状态,想观察这类音乐选秀类节目有没有市场前景。
如果《华国之声》受到观众的欢迎,他们就会跟风制作类似的节目,国内的单位版权意识不足,跟风是很正常的现象。
他们担心让一群没有名气的草根歌手做主角能不能被观众接受。
国内的综艺节目一直倾向于邀请明星大腕参与,很少让普通人做主角。
这很好理解,明星身上带有光环,观众喜欢看,普通人身上没有亮点,无法吸引观众,让普通人做主角无疑是一种冒险。
《华国之声》这档节目采用明星和普通人互动的模式。
既照顾到了那些想看明星的观众,又让不知名的草根歌手有了展现自己的舞台。
其中明星和草根歌手的互动是一大亮点,尤其是明星导师抢学员的环节。
节目组找来的四位明星导师在圈子里不算顶尖,顶尖的歌星出场费太贵,对这档新节目没什么兴趣,架子大难伺候。
林子轩要找那种有一定名气,没什么架子,具有娱乐精神的歌星。
综艺节目说到底需要有娱乐的精神,能玩得开,要不然节目就没有意思了。
在录制节目之前,不仅要对参赛者进行培训,也要和明星导师们讲清楚,怎么样才好玩。
既然拿了出场费,就要为节目做出贡献。
慕姗姗是节目的主持人,用她的影响力能够提升节目的知名度,不过到了第二季就会换一位主持人,她将逐渐转向幕后。
如今除了《姗姗访谈录》外,慕姗姗基本上不主持其他的节目。
以后慕姗姗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节目的制作上,把主持当成一种副业。
五十多名参赛者分成六期节目录制,每一期大概是十名参赛者,从中选出十六名选手,淘汰率超过百分之六十。
竞争尤为激烈。
节目组需要控制参赛选手的人数,才好安排后续学员对决的场次,除非是那种非常有特色的歌手,能够带给观众惊艳的感觉,才会破例。
这是一场歌唱比赛,同时也是一档综艺节目,要考虑到节目的效果。
黄勃被分到第三期录制,为此他准备了一个月的时间,排练了一首抒情歌曲。
他的嗓音虽然没有太大的特色,不过唱功不错,一首抒情歌曲给他唱出了些许的沧桑感,让一位明星导师转了椅子,顺利成为了一名学员。
林子轩在后台看了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