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十年前的样子,连万盖都摇头,以为这地方连生意都难做。桓玄又提起当年卖扇的事,如今世家更是凋零,谢家应该连与他争辩的都不会有了。
听他们提起谢家,陶渊明有几分不屑,年轻的时候,他父亲陶敏曾做过安成太守,也在那里安置几分土地,可是当父亲过世,他再次到安成时到,才发现土地被谢玄占领了。不是传闻父亲与谢玄关系好吗?怎么能占故人土地?
又有人说这是因为他祖父孟嘉和桓温关系过好,而桓温又有谋害谢安的打算,所以谢氏就找陶氏出气。无论怎样,陶渊明就这样不喜欢这些享有特权的大族了。
桓玄听陶渊明提起这事,安慰道:“没事,我以后替你讨回公道。”陶无语,也不把桓玄随便的一句话放在心上。
到达王珣府邸门前,其中一个门吏似乎被吓到了,看了半天才蹦出断断续续的一句话:“南郡……公……小……小人这就……”然后,这人连忙就进去通报了。
近十年没来,竟然还有这么个小小门台记住自己,桓玄不禁小小地感动了一下。陶渊明在一旁不服了,自己前前几个月才刚来过,怎么就没人记得?
出来迎接他们的是王谧,他见到桓玄来,神色不显得也不意外,言语上却说:“想不到桓荆州千里迢迢赶来,从兄一定高兴。”
然后,就非常热情地握了握陶渊明的手,对他的再次到来表示欢迎,这个让陶渊明平衡了不少。收敛了胜气的万盖,王谧也认出来了,只是印象还是“万商”,万盖也觉得奇怪,这人怎么还会记得自己?
王珣病重,有很多人来看,桓玄不想碰到其他人,先至偏堂。他问王谧王东亭的病情怎么样了,他回答还有一口气,还能说话。
就刚才,王珣还问他世人把他的父亲比作哪一位,他回答北中郎王坦之。王珣听后,转过身面对墙壁躺着,叹息道:“人真是不能不长寿。”
王谧无话,珣一直认为自己父亲的才能在坦之之上,只可惜三十六便去世,哀思更浓。
接下来,王弘就来了,当年的少年也变为英俊的青年,他先看到陶渊明,疲惫的脸上露出难得的喜悦,就要过去和他谈话,想到还有桓玄在场,眼里倒有三分感激,说道:“感谢桓南郡前来探望,家父正在右厅,就是以前的那间,君自去。”倒不是做儿子懒得领,而真是不想打扰他们见面。
带着点紧张,桓玄走进王珣房间,他已经是对外侧躺,双目微闭,不知道是在休息还是睡着了。头上皆是灰丝,脸上皱纹隐隐可现,人竟然老得这样快,只是眉间、面中散发出的洒落依旧未减。
一个人特有的神意,是难以消失的。当初,王珣和谢安因为婚姻交恶,都避免一起出现。后来谢安当中书监,都要到中书省,珣到得晚,座位窄小拥挤,谢安还是收拢双膝,容纳他同坐。即使坐在前岳父旁边,他依旧闲适舒畅,谢忍不住注目看他。
到家后,谢安对妻子刘氏说:“刚才看到阿瓜,真是难得的人才,即使我们已经没有姻亲关系,还是让人难以平静。”
同样的,对于谢安,王珣还是有那一份尊重,听说谢安去世,他立刻敢去都城拜望王献之,说要去哭吊谢公,献之本来是躺着,听到后立刻吃惊地坐起来说:“这正是我希望你去做的。”
于是,王珣就去哭吊,谢安一部下不让他上前,他不理那人,径直上前,哭声悲痛,哭完后,也没和谢安儿子谢琰握手,直接退下。
珣依旧在梦里,那些他曾经遇到过的人,都一一出现。作为王导的孙子,他从没受过委屈,成年后就到桓温手下做事,想想,那时候应该是最有趣,最意气风发的。那一群年轻人在桓温手下闹,文学修养最高,最会和桓温闹脾气的是袁宏,常常被温打回庶人,需要向他求助。